您的位置:首页  热门阅读

大学创意产业园区拓荒者

作者:系统管理员时间:2017-03-22 00:00:00阅读:97来源:产业管理办公室

2008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纲要(2008~2020)》,纲要明确指出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首都创新型城市的龙头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要在以海淀园为主体的中心区,“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

地处中关村海淀园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003年,按照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协议,中国人民大学开始筹建文化科技园。2004118,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以下简称“人大文化科技园”)揭牌。目前人大文化科技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同时园区还设立了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项目,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

截至2008年底,人大文化科技园已经形成了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园区规模,园区各类企业120余家,其中文化创意类企业80余家。2007年,园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亿余元。

园区建筑背景

人大文化科技园的建设,既源于国家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宏观背景,也源于中国人民大学自身发展的具体需求。人大文化科技园的建设,力求解答人文社会科学要不要进行成果转化、如何进行成果转化的问题。

1、 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协议

2003年,为落实“985工程”,教育部与北京市签署了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协议。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特色学科优势,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成为共建协议的内容之一。这就回答了人文社会科学要不要进行成果转化的问题。

2、 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从英国布莱尔政府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开始,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进入21世纪,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为人文社会科学如何进行成果转化提供了契机。《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窗口,有利于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特色学科优势,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证和理论借鉴。

3、 建设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一流大学的重要探索

进入新世纪,建设“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使命。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中国人民大学确立并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建设大学文化科技园,探索推进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实践

为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路径,人大文化科技园成为大学创意产业园区的拓荒者。园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领域开创了三项“第一”:全国第一家以文化创意为主体的特色大学科技园;全国第一家专门服务文化创意企业的留学人员创意园;全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在特色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方面,人大文化科技园进行了一下实践探索:

依靠特色学科,开风气之先,建设第一家文化创意特色的大学科技园

作为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人大文化科技园建立了文化创意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并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鲜明的文化创意特色通过两部委评审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中国人民大学以建设“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为目标,在办学事件中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支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股价文化软实力”。随着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创意“新文化”蓬勃发展,中国的创意产业园区迅速兴起。

2003年,依托人大在商学、法学、新闻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整体优势,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济走向,征求教育部、文化部和北京市相关部门意见,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探索,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决定筹备建设文化科技园。

2004118,人大文化科技园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我国首家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大学文化科技园正式挂牌运营。北京市、教育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仪式。人大文化科技园致力于通过发展出版、版权贸易、动漫、多媒体、软件及网络服务等版权及版权相关产业,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努力使人大文化科技园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创新基地、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以及文化企业的孵化基地。

随着人大文化科技园正式运营,与中国人民大学有紧密关系的一批将现代科技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新文化”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编辑加工、信息发布的学术研究出版单位,将网络技术与传统出版内容相结合,实现线上信息发布。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期刊出版、网络电子出版、信息咨询、广告、发行等综合性、跨媒体的现代信息资料出版机构。东方兴业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专业服务机构。有弘成教育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远程教学网”(www.cmr.com.cn),作为“网络教育平台”的第一成功案例,目前已成为国内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的典范。

经过几年的建设,园区发展也受到了国内部分文科高校和部分地方政府的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辽宁大学先后来园区考察交流建设大学文化科技园的经验;海淀区明确要把人大文化科技园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抓手,从今年开始加大了对园区的支持力度;广州市白云区、扬州市广陵区等地方政府先后来园区考察,探讨园区与当地合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

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建立首家以文化创意为主打方向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为了吸引更广泛领域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合作共建了人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留学人员创业园普遍只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下,开始针对非科技类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

人大文化科技园位于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中关村密集的智力资源、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技条件,为发展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土壤。

为丰富人大文化科技园的品牌内涵,响应国家留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推进人大文化科技园的企业孵化工作,人大文化科技园积极努力,与中关村管委会合作,探索创建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20051216,人大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本着“依靠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中关村管委会将人大文化科技园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服务体系,创造性地建立了以文化创意为主导方向、以版权相关产业为专业方向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截至200811月,人大留创园累计吸引留学人员创业企业42家,以互联网平台和软件技术为基础,图片版权保护软件、网络协同写作、线上对外汉语推广、教育线上平台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项目占入园创留企业项目总数的80%

结合区域产业优势,紧抓文化创业产业核心,建设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为了建成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园区,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版权局合作,在人大文化科技园内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人大文化科技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寻找到有力的支点,起到行业的撬动作用,就要寻找促进产业发展得关键要素。在国外,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基于版权的产业”(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恩斯将版权称作“文化创意产业流通的货币”。

园区充分利用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天时”、地处版权生产者使用者密集区海淀区的“地利”以及人大以人为社会科学见长的“人和”,抓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版权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

一方面,北京市特别是人大文化科技园所在地海淀区,版权资源丰富;另一方面,我国版权贸易现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知识产权保护在新经济中的重要性,都对创新版权贸易方式,推动建设版权贸易平台提出了新需求;特别重要的是,借助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色学科优势,建设版权相关产业的基地,可以为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的人大文化科技园吸引版权产业链上具有科技含量的相关环节入园进行孵化和成果转化。

人大文化科技园依托北京市特别是海淀区出版机构密集、数字版权企业和技术集中等优势,依托人大出版社、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带动作用,以创造北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积极努力,建立特色创业企业群,并形成包括版权保护软件、版权贸易信息系统、线上线下综合出版传媒等在内的产业链。

20078月,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复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国家版权贸易基地。20071030,“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揭牌仪式”在人大文化科技园举行,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的建设正式启动。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落户海淀区,为海淀建设版权定价中心和北京建设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特色,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学科优势,,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建设文化创业产业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优势学术力量,整合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优秀资源,借鉴人大文化科技园的实践经验,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制定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已完成的部分研究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1

新世纪中国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

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3

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及测度研究

4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5

奥运文化产业与北京城市发展

6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7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研究

8

“创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文化船业产业研究中心为政府在大学科技园区和孵化器的政策布局、文化产业规划、创意产业园区扶持等方面的政策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目前中心的重要课题有:“我国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软实力竞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文化创业产业集聚现象及扶持政策研究”等。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还组织编辑期刊《文化创意产业通讯》,作为发布交流相关科研成果的重要媒体平台。该杂志秉承“独特、专业、创新”的编辑理念,对当前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概括分析,深度挖掘。

建设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实施技术转移,推动创意变现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若干意见》出台,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人大文化科技园的途径,实施学校科研成骨的转化。

20083月,人大文化科技园运作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签署了《推进产学研合作暨共建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协议》,联合人大文化科技园、学校科研处、规划处、研究生院、校团委等单位,在中国人民大学范围内,共同推进学校科研成果通过文化科技园的渠道实施转化,推动学生创意项目的市场化;在社会范围内,建设针对创意成果的转化平台,实现让创意变现为财富的过程。

“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确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1)承担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的角色。(2)面向社会层面,促进创意实现。让创意转化成商品。(3)面向科研机构,建立针对创意产业相关技术的转移平台。